年輕人也會膝蓋痛?骨科醫師破解5大常見原因
最近門診發現,30-40歲膝蓋疼痛求診人數增加3成!很多人以為「年紀大才會膝蓋痛」,其實現代人久坐、運動姿勢錯誤都可能引發問題。先帶大家看懂膝蓋構造:
❶ 髕骨軟化症|上下樓梯就痛
- 好發族群:上班族、愛爬山者
- 疼痛特徵:久坐站起瞬間刺痛,膝蓋前側有摩擦感
- 自救技巧:坐椅抬腿訓練(每天3組,每組10次)
❷ 滑膜皺襞發炎|膝蓋內側卡卡響
- 常見原因:健身深蹲過度、羽球急停
- 檢測方法:單腳蹲下聽是否有「喀啦」聲
- 治療建議:急性期冰敷,搭配物理治療
3招圖解居家訓練法
🛋️ 坐姿抗阻抬腿(強化股四頭肌)
- 坐正椅子,雙腳平放地面
- 右腳緩慢伸直與地面平行,腳尖向上勾
- 停留5秒後慢慢放下
- 進階版:腳踝綁500克重物
🧘♀️ 側躺蚌殼式(訓練臀中肌)
- 側躺屈膝,雙腳疊放
- 上方膝蓋像蚌殼般緩慢打開
- 注意骨盆不後傾
- 每邊做15下×3組
🧗♂️ 靠牆靜蹲(整體肌群協調)
- 角度控制:初學者可從30度開始
- 呼吸節奏:下蹲時吸氣,維持時緩慢吐氣
- 常見錯誤:膝蓋超過腳尖易受傷
日常保養5要訣
- 控制體重:每減重1公斤,膝蓋負擔減少4倍
- 選對鞋款:後跟要有緩衝墊,鞋底不宜過軟
- 運動後伸展:特別加強大腿後側肌群
- 補充營養:攝取Omega-3、維生素C
- 避免久坐:每小時起身活動3分鐘
⚠️ 就醫警訊:當出現「夜間劇痛、關節變形、無法彎曲」應立即就診,可能是痛風或類風濕性關節炎!
不同年齡層保養重點
- 20-30歲:注意運動傷害防護
- 40-50歲:加強核心肌群訓練
- 60歲以上:適度水中運動減壓
最後提醒,膝蓋痛就像身體的警報器,千萬別自行亂吃葡萄糖胺!先找骨科醫師做「超音波檢查+X光」精準找出病因,搭配正確復健才能治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