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來我們都洗錯手!實驗數據驚人對比
最近疾管署公布驚人實驗,完整執行「濕搓沖捧擦」5步驟40秒以上的洗手方式,手上細菌量只剩1個單位;隨便沖3.5秒的菌量竟暴增到195倍;完全沒洗的手更誇張,細菌數直衝791個!
完整洗手分解動作(圖解式教學)
- 濕手8秒:用流動清水完全浸濕手掌至手肘
- 搓揉30秒:
- 掌心對搓10下(別忘了指甲縫)
- 手背交叉搓洗10下
- 指節彎曲深度清潔5下
- 沖洗15秒:水流要帶走所有泡沫
- 捧水關龍頭5秒:避免再次污染
- 擦乾20秒:務必用乾淨紙巾「按乾」而非摩擦
多數人常犯3大錯誤
❌ 只洗到手腕就停止(細菌最愛藏在袖口) ❌ 用烘手機代替擦乾(潮濕環境讓細菌暴增23倍) ❌ 洗完摸手機錢包(研究顯示物品表面菌量是馬桶蓋的7倍)
特殊情況加強洗手法
- 照顧病患後:建議洗滿60秒
- 使用公共廁所:重點加強指尖與戒指周圍
- 吃手扒雞前:增加手肘清潔步驟
醫師提醒,腸病毒在夏天特別活躍,最近門診案例增加3成。除了勤洗手,隨身物品也要定期用酒精消毒,特別是媽媽們的包包內層,實驗發現平均每平方公分就有1200隻病菌潛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