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周邊動脈阻塞?比你想的更危險!
大家常聽說心肌梗塞、腦中風,但你知道「腳也會中風」嗎?這種正式名稱叫「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」的狀況,其實就是腳的血管塞住了!當腿部動脈血管變窄或堵塞,就像家裡水管生鏽卡垢,血液流不過去,腳腳就會開始「鬧脾氣」。
初期症狀別輕忽!這4個警訊最常見
- 腳底像冰棒:就算穿厚襪子還是覺得腳冷吱吱,尤其腳趾頭特別明顯
- 莫名痠麻痛:坐著不動也會覺得腳刺刺麻麻,像有螞蟻在爬
- 走路變跛腳:走沒幾步小腿就痛到走不動,休息2-3分鐘又能走(醫學叫「間歇性跛行」)
- 傷口好不了:腳趾破皮超過2週沒癒合,傷口顏色變深要當心
很多長輩會以為是「年紀大體力差」,結果拖到連走巷口超商都困難才就醫。台大血管外科醫師就遇過案例,阿公原本每天公園散步,後來變成坐輪椅,最後腳趾發黑才發現血管全塞住!
惡化過程比你想得快!
▶️ 輕度阻塞:腳容易冰冷,半夜常抽筋
▶️ 中度阻塞:走300公尺就痛到停下來
▶️ 嚴重阻塞:連50公尺都走不完
▶️ 組織壞死:腳趾開始潰瘍發黑,飄出腐臭味
最可怕的是「沉默缺氧」,很多患者直到腳趾變黑才發現!因為神經被破壞後反而沒痛覺,等看到傷口時通常已嚴重感染,這時只能截肢保命。
高危險群注意!這些人最容易中招
✓ 老菸槍(每天1包超過10年)
✓ 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
✓ 三高患者(尤其高低密度膽固醇超標)
✓ 65歲以上銀髮族
✓ 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
自我檢測3招
- 摸摸腳背:正常應摸得到脈搏跳動
- 抬腿測試:平躺抬腳45度,1分鐘內腳掌變蒼白要注意
- 比對溫度:左右腳溫度差很多可能有問題
醫師提醒,冬天更要小心!低溫會讓血管收縮,門診案例冬天增加3成。建議穿羊毛襪保暖,泡腳水溫別超過40度,有傷口絕對不能泡!
想要預防血管阻塞,除了戒菸控三高,每天快走30分鐘最有效!飲食多吃深海魚、堅果,少吃反式脂肪。如果發現腳麻痛持續2週沒改善,趕快掛「心臟血管外科」檢查,血管超音波和踝肱指數檢測都能早期發現問題。